上一篇簡單說明了區塊鏈的運作原理與特性,這一篇就以比特幣來做一些區塊鏈較細節的介紹
比特幣中每個區塊都會記錄這些基本的項目,不包含交易訊息pool,又稱「區塊頭(Block Header)」。
現在區塊的高度,也就是已經寫到第幾個區塊了,以範例圖來說,目前高度是192,也就是有192個區塊,礦工們正在解第193個區塊的題目。
Hash是區塊鏈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密碼學加密演算法,簡單來說,把一串文字做Hash加密會得到唯一的Hash值,且無法只從這Hash值解密回原來的文字。比特幣把區塊內的明文資訊做Hash加密記錄到「本區塊的Hash值」,因為這演算法的唯一與不可逆,未來只要比較區塊內明文的Hash值與這區塊紀錄的「本區塊的Hash值」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明文是否被竄改。再藉由記錄本區塊與上區塊的Hash值,形成一個接一個的區塊鏈,可以確保每個區塊的內容都無法被竄改,因為一旦有任何一個區塊的任一資訊被偷改,則所有在被修改區塊之後的區塊Hash值都會變不一樣。
因為2016~2017期間比特幣(Bitcoin)的迅速崛起,區塊鏈成為近期非常火熱的話題。這系列會盡可能介紹我這段時間對區塊鏈研究的一些心得想法與實作成果。
如果有人問我,以下就是我的回答:
許多剛接觸區塊鍊的人,都會以為區塊鏈就是比特幣,但這是不正確的。早在2008年,比特幣被中本聰發明並用代碼實踐,用來解決點對點彼此互不信任的交易問題。而在2013年底,比特幣經歷過暴漲與暴跌,到2017年初,短短兩個月內竄到比黃金還高的價錢,也造就了他不斐的地位。研究比特幣的人把背後的原理以「區塊鏈(Blockchain)]命名,從比特幣的技術中剝離出來,並去改寫開發。
距離上一篇文章已經過了快三年了,期間實習,畢業,當兵,工作,現在決定重新寫起部落格,拿來記錄生活點滴跟工作心得,以及一些雜七雜八想記錄的事情。
2014的下半學年,我意外選到閰鴻中教授所開的「先秦經典與文化」,在上完一學期之後,私心推薦還沒有修過又缺通識學分的人去修。不像國高中的經典閱讀,著重修辭。閰鴻中教授帶的課偏向思想批判,會結合先秦諸子的學說與現代生活,平常就愛思考的人會覺得很有收穫。但說實在這門課並不涼,要有四個禮拜早上八點到學校討論,再上台報告。且每次上課都有可能被點到,所以無法翹課。期中兩次期末一次也都不簡單,須對學說有一定了解才可能在時限內作答玩。且還有一份比重蠻重的期末報告。